书籍名称:田口护的咖啡方程式
作者:田口护 旦部幸博
译者:黄薇嫔
出版:积木文化
购买途径:万能淘宝~
田口护先生,喜欢咖啡的同好们应该不会陌生了,但凡对咖啡有些深入的了解,老先生的着作基本是藏书必备,前有《咖啡大全》,继而《精品咖啡大全》,现在是“大全”系列的第三本,即为本作。
不若前二本,16开的体格,拿在手里便颇具气势。本书的体型回复常见的接近32开大小,平装,终于可以随意抓在手中,找个任意舒适的姿势来研读了。话说之前的精装本,逼格好高,不过就适合端坐正读,若然偶尔偷个懒,想要躺靠在沙发之类的地方闲读,首先得有极好的臂力,关键还有不小心睡着了被书砸伤的风险,-_- !
这下终于可以放肆阅读了o(∩_∩)o
说内容。
本书适合:
1、 对咖啡的“从种子到杯子”(from crop to cup)有全面了解的TX。
2、 对咖啡烘焙及萃取拥有实践经历的朋友。
3、咖啡初学者,如果足够自信,能够一边阅读,一边常常停下来查资料,知识性的内容没有太大问题,难点可能会在缺乏操作经验,某些内容理解起来有些困难。
阅读提示:
1、萃取部分,以手泡咖啡为主,很少涉及意式机。
2、本书的内容更多是建筑在前两本大全的基础上,需要一定的知识储备。
3、无饮品配方、无器具使用方式讲解、无知名生豆产区介绍。
4、繁体,竖版,从右往左。
书籍看点:
1、 作者
现有的咖啡书籍,抛开跟风一类的咖啡杂书,再抛开“励志”风格的“传记”故事书,从咖啡知识方面而言,内容较好的书籍,作者基本上分为两类:一类是咖啡业界人士,本身奋战在咖啡一线,写出来的东西实际、真实、可参考;一类是咖啡爱好者,虽不直接投身行业,但是多年的积累与学习,也能激扬文字。
行业人士强于实践,而科学理论是软肋;学者型的跨界爱好者作家们,长于知识讲述,实际应用方面,基于爱好的操作经历,略显短板。
这本新作,田口护先生,背景不必再赘述了。合着者,旦部幸博先生,职业是医学博士,业余兴趣是咖啡,以研究课题的理论分析能力来爱好学习咖啡。
咖啡实践+科学理论,这下可以对接了。
貌似合着,实际,本书内容还是以田口式的讲述为主,旦部先生好像节目里的点评嘉宾,只在某些需要科学理论支撑的地方发声。
这样的合作方式其实蛮好的,毕竟热衷于研读科学论文的朋友大概不多。
2、内容
框架清晰,三大部分,生豆、烘焙、萃取,主题鲜明。
全书按照“从种子到杯子”的脉络来行文,对关乎咖啡品质的各个环节描写的比较细致。
既有前两本大全的知识普及,这一本的内容比起论述的广度,更多地是在一些从业人员可能关心的细节上,给出了一些相对深入和详细的解释。
1) 以生豆部分为例
普通书籍在讲到精致方式时,多数停留在精致方式分类上,再详细点的会简单概括一下几种方式的利弊。
在本书的讲述中,不仅文字方面比较详细的介绍了各个精致方式的历史渊源,也涉及到了优缺点出现的缘由,更有细致的多个对比图表,清晰明了。
2) 烘焙环节
不再像一般书籍,需要展示一般烘焙进程及基本操作,而是默认,读者已经具备基本烘焙常识,笔墨更多用于烘焙过程的分析。
不像大全系列中,会单独针对系统咖啡学的分类豆,做比较详细的分类讲述。而是着眼于生豆烘焙的整体进程来进行物质及味道变化方面的描述,设计到具体环节,再结合生豆类型作解释。
烘焙部分中,有很大一部分内容强调了“脱水”的重要性,涉及到相关物质及味道的表现,值得细读。
3) 萃取章
如前所述,萃取部分,以手泡咖啡为主,拿来对比分析的更多地是法兰绒过滤,也少许涉及赛风(虹吸)、法压、爱乐压、意式。
只拿出萃取部分的三个小节标题,“萃取方法与味道香气的关系”、“各萃取工具的味道香气差异”“温度的差异”,相信咖啡客们的阅读神经就已经被触动了。
不过,其实,作者并没有揭秘什么操作诀窍,更多地还是归纳讲述一些原理,甚至,有些原理对多数咖啡学习者而言太过平凡,比如研磨度、水温对味道香气的影响。
4) 图表
本书的图表是一大特色。
不同于以往书籍,配图很多都是风景或咖啡相关实景图。本书的图表可是需要花费大力气来阅读的,涉及到许多科学名词不算,还非常挑战读者的逻辑分析能力,到底是医学博士的水准。
5) 彩蛋
SCAA的味环详解。图文并茂。
目前,现有咖啡书刊中,恐怕是最清晰、最直观的版本了。
已有正版在手的同学请无视。
又,提及,the world atlas of coffee,一书的中文版将于2016年1月出版。
阅读建议:
重复阅读。
重要的话说三遍。
这本书的内容想要吃透,恐怕不止三遍。
建议图文分开阅读,前面也提过了,这本书的图表,多数信息量大,一上来就图文结合,等把图表的内容捋顺了,文字讲到哪里搞不好要混乱了。
高智商同学请无视。~
图表是配合解说文字的,即使暂且掠过,也不会严重影响文字的理解。
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