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生产简史
1742年,咖啡由加勒比海地区传入萨尔瓦多(一说1740)。
19世纪中期,萨尔瓦多原有的出口支柱靛蓝(Indigo,染料的一种)收到欧洲人工合成染料的发展逐渐衰退,咖啡在政府主导下逐渐成为主要出口产品。
1856年,首批693袋咖啡豆运往欧洲。一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一直是萨尔瓦多的首席咖啡客户,二战以后,该地位被美国取代。
20世纪70年代,萨尔瓦多创纪录的生产了35万袋咖啡。随着内战的加剧,咖啡产业陷入动荡。
萨尔瓦多咖啡生产一度受国内政局不稳的影响,1992年各方签署和平协议,内战中止。咖啡产业开始复苏。
咖啡生产现状
“天灾人祸”、“命途多舛”,用来形容萨尔瓦多的咖啡产业面临的挑战再合适不过,虽然摆脱了战争的阴霾,萨尔瓦多的咖啡生产仍然不时面临挑战,这其中包括了:1998年,飓风袭击;2001年,地震;2002年,火山喷发;2012年,叶锈病。
尽管挑战不断,萨尔瓦多仍然保持着较高的咖啡生产量,根据ICO国际咖啡组织的数据,2008-2012年,萨尔瓦多咖啡总产量始终保持在ICO成员国中的Top15。2013年,受到叶锈病灾害的影响,国内70%农场感染,产量大幅下降40%左右,排名跌至16。
萨尔瓦多08-13咖啡总产量及排名(单位:000袋,每袋60kg)
别小看萨尔瓦多的咖啡产量。全盛时期,它曾经是世界第四大咖啡产国,但内战了数十年,几乎拖垮咖啡业,所幸近年停止战乱,咖啡业亦恢复生机。内战为萨尔瓦多国家带来的唯一好处就是农民任田荒芜,未能赶上近二十年来最流行的卡提摩曝晒式栽培列车,因此保住了古老的波旁、铁毕卡品种,也就是说,萨尔瓦多仍采用最传统遮树荫的方式栽植,对咖啡的提香有正面意义。2005年,萨尔瓦多混血品种帕卡马拉在coe耀武扬威,让很多国际杯测师乱了阵脚,不知如何为它评分,万万没料到这款杂种豆不但打破了咖啡既有的香醇疆界,也拓展了萨尔瓦多咖啡能见度。
萨尔瓦多精品咖啡集中在西部的圣塔安娜和西北部恰兰坦南果火山岩产区,这几年的杯测赛前十名几乎全出自于这两个产区,海拔约900-1500公尺,主要以波旁为主(占68%),其次是帕卡斯(占29%),混血的帕卡马拉、杜拉艾、卡杜拉只占3%。
咖啡收获季从11月一直持续到来年的3月份。都是采用手工采摘方式来采收咖啡鲜果。
总体上来说,萨尔瓦多咖啡继承了中美咖啡的温和品质,整体柔和、微酸,有美好的甜度。同时又具有自己的特点:芳香的味道略带酸味,十分柔和;纯净没有杂味,味道平衡度绝佳;如同奶油巧克力般的顺滑感觉让人印象深刻;咖啡在口中那种绵密的感觉使得咖啡拥有深度的味道,悠长的余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