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成发五金”是新加坡第三波咖啡革命的领头羊之一,这间以老屋改装的精品咖啡馆内设有一座360度的咖啡吧台,而站在吧台后面的咖啡师,正以一个个造型简洁的锥形器皿为慕名而来的客人手冲咖啡,他们所使用的器材,正是Clever Coffee Dripper。
这款在国内被称为“聪明滤杯”的手冲杯,经常出现在欧美日的第三波精品咖啡馆内,而且早在2010年就登上《纽约时报》与《华盛顿邮报》,在2012年出版的日本生活风格杂志《Brutus》的“为了要知道咖啡进化的17个关键字”专题中,“Clever”则成为第四个关键字,并以整页的篇幅向日本的咖啡爱好者界介绍了编辑们心目中的聪明滤杯:“此商品惯上了聪明,并非只是虚有其名”。
这款结合了手冲滤杯与法式滤压壶特色的设计,在美国、瑞士、德国、香港、北京与台湾都拿到过发明相关的奖项,其实是出自台湾一家资本额才500万的贸易公司——宜家贸易,公司负责人田蓉蓉坦言Clever现在的名声完全出乎她们的预期,“其实我们在Clever这款产品上没有用力push,全是靠使用者一步一脚印地累积起来的。”
说起会开发出Clever这款产品,还真不是意料中的计画。某年参加商展时,咖啡产业的买手来到宜家的摊位,看到茶冲泡器,觉得这是一款可以随身携带就能简易冲咖啡的产品,于是力促宜家开发这产品。但这一等就等了快3年。
田蓉蓉解释,“要等到我们觉得使用方便了,才会拿出来卖。”她希望设计出来的产品是“不需要高深的技术,也没有器材维修的问题,CP值是高的。”但说来也很有趣,田蓉蓉本身并非是硬蕊的咖啡爱好者,一开始对于咖啡冲泡器研发的想像,大多是来自书籍,“那时候看了很多精品咖啡的书,因此知道水温、咖啡研磨度是影响的因素。”即使一开始是门外汉,Clever依旧让咖啡老饕买单。使用Clever多年的台中Mojo咖啡老板Scott就说,用Clever泡出来的咖啡“干净、饱满、又没有渣”。
人说隔行如隔山,宜家显然下了不少功夫,但时间就是金钱,宜家可以这么放心地研发Clever,主要还是因为有一个让他们可以毫无后顾之忧的本业——泡茶器。以国外代工订单市场为主,宜家的泡茶器在欧美日都看得到,2012年被星巴克并购的美国连锁茶店Teavana,早在刚成立之际,就是宜家茶冲泡器的客户。
“美国人对茶束手无策,不知道怎么泡茶,我们就设计出一款可以帮他们简化问题的产品,”田蓉蓉说。因为与海外客户多年的往来经验,奠定宜家冲泡器材质、金属网、活塞阀等各方面技术掌握与制造能力,再加上海外订单量大,让他们可以直接向美国专门提供环保塑料的原厂下单,也能够设立自家的模具厂与生产线。宜家手中握有的技术能力,让他们在开发Clever时,可以针对活塞阀的水流速度、紧密度与滤网逐项修正,并用自己想要的速度,好整以暇地将Clever咖啡冲泡器做到一定水平才公开到市场上。
等到产品释放到市场上,他们又会根据使用者的回馈,不断研发改进。Mojo的Scott最能感受到这点,在他使用过程中曾经一度觉得少一个量杯,跟宜家反应后,“结果一年后他们就寄了3个给我!给他们feedback,下次就会改进。”
而且,为了不让自家产品在市场上变成价格竞争下的牺牲品,宜家也很在意合作的代理商。“我们不会广发代理权,若每个人都有这产品,那大家都不会全力卖,”田蓉蓉说,“我们会一个个地研究客户,从开始接触到最后成交,通常至少要花上半年的时间。”而且,宜家绝对不会塞货给代理商,“不希望客人的库存高,这样才不会有价格压力。”她认为,“维持价格是一件重要的事,要能让经销商、店家都有获利空间。”
手上有了一副好牌,宜家随著精品咖啡市场的扩大,也得到更多市场的反馈,在客户多年督促下,经过4、5年的研发期,即将在明年推出跳脱锥形的玻璃款Clever,也会开发出专属的滤纸。可以肯定的,第三波精品咖啡运动中,来自台湾的宜家肯定会占有一席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