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未知 来源:手冲咖啡: 咖啡庄园 > 2025-10-30 05:27:13

更多精品咖啡知识,请关注:前街咖啡(Frontsteet Coffee)
「老板,我要一杯摩卡」
「不好意思,我們沒有摩卡哦~」
曾幾何時,摩卡與拿鐵、卡布奇諾齊名並列在意式咖啡的固定菜單中,是許多人必點的產品。如今,許多精品咖啡館不再以摩卡為主打的花式咖啡,甚至將它從菜單裏撤下,取而代之是更受歡迎的咖啡品類,比如dirty、燕麥奶拿鐵。摩卡的身影似乎逐漸從咖啡店消失了。

摩卡咖啡是從什麽時候開始加入意式菜單的?
「摩卡 」,得名於也門摩卡港。自15世紀開始的幾百年裏,所有的咖啡豆都要集中到摩卡港,從這裏跨越紅海再出口到各地。自此,摩卡港也順勢成為咖啡世界的樞紐。
由於裝咖啡豆的麻袋上都印有「MOCHA」的標記,以證明是從摩卡港運輸的,所以歐洲人就把摩卡港運來的美味咖啡豆統稱作「摩卡咖啡」,這也解釋了為什麽早期摩卡(Mocha)成為了咖啡的代名詞。摩卡咖啡豆以粒小香濃著稱,經深度烘焙後,酸醇味強,回甘適中,帶有濃郁的巧克力韻味。

而今天我們所說的意式摩卡咖啡則要追溯到18世紀的意大利。當時由於荷蘭把咖啡帶到了東南亞,法國把咖啡帶到了南美,摩卡港失去了對咖啡的壟斷地位,加上中後期在奧斯曼帝國的統治下,摩卡豆在歐洲成了稀缺品。
為了模仿摩卡咖啡豆中的巧克力韻味,有人嘗試在咖啡中加入可可粉進行調配。後來,隨著意式咖啡機的出現,以及以意式濃縮為基底的花式咖啡開始風靡世界,這種加入巧克力的牛奶咖啡也成為了意式菜單裏重要的一員。

意式摩卡咖啡成型於第二波咖啡浪潮
隨著意式咖啡掀起流行趨勢,連鎖咖啡店紛紛冒出頭並開始風靡全球。在當時咖啡品質良莠不齊,為滿足市場對咖啡的需求量大增,這類咖啡店選擇使用由多個產地調和的拼配豆。通過重(深)烘焙的方式帶出咖啡金黃色油脂和烘焙香氣,不僅降低成本,還能夠提供穩定且味道一致的咖啡,這時苦和咖啡因就是咖啡給大多數人留下的印象。
想要掩蓋咖啡中強烈的苦感,自然少不了甜的元素,像糖漿、巧克力醬、焦糖醬、奶油等輔料變成了大家在飲品研發時的重要素材。

傳統的意式摩卡咖啡,是以濃縮咖啡和熱牛奶為基礎,添加含有巧克力的調味劑,可以是可可粉、巧克力糖漿、黑巧克力或者牛奶巧克力。咖啡表面往往還會用打發過的奶油封頂,然後淋上巧克力醬,或撒上肉桂粉、棉花糖進行裝飾。巧克力和奶油的加入不僅豐富了飲品的層次感,還中和了咖啡的苦味,因此深受消費者青睞。
現在,為什麽摩卡越來越少見了?
讓我們把進度條拉到第三波咖啡浪潮。精品咖啡概念的出現,強調了原產地與單品咖啡的風味特點,同時更關註咖啡的種植與處理方式帶來的不同體驗。綜合各環節的改進,咖啡豆的品質得以提升。為了表達咖啡本身的獨特性,豆子不再以深焙為主,沖煮方式也多樣化起來,比如手沖。
另外,近年來強調少糖、無糖的健康飲食持續宣傳,高糖、高熱量的飲食逐漸被取代。因此,咖啡風味遭到輔料掩蓋,又含有較高糖分的摩卡咖啡自然而然就被市場「淘汰」了。

雖然經典的意式摩卡的確在弱化,但人們對濃郁巧克力風味的鐘愛仍在。我們可以留意到,除了豆子本身含有黑巧風味的意式咖啡,直接搭配巧克力而製作的咖啡特調多了起來。
夏天就應該喝冰摩卡呀~
考慮到原料不易於保存,目前摩卡咖啡已經從前街的永久菜單中撤下。每當想喝甜甜的牛奶咖啡時,前街就是會為自己製作一杯冰摩卡。製作冰摩卡需要用到的材料並不復雜:雙份意式濃縮咖啡+巧克力醬+200克鮮牛奶+冰塊。

先準備一杯透明的玻璃杯,將巧克力醬掛滿杯壁,加入冰塊和一半的牛奶,然後在萃取好的意式濃縮裏融合10克巧克力醬淋入。接著用法壓壺將另一半的冰牛奶打綿,刮去浮在表面的大泡泡倒至接近滿杯。最後利用巧克力醬雕刻出花紋,一杯濃香甜蜜的冰摩卡就製作完成了。
2025-10-26 16:39:01 责任编辑:未知
常见的咖啡产区
非洲产区
埃塞俄比亚咖啡- 耶加雪菲咖啡- 西达摩咖啡- (耶加雪菲水洗和日晒)-
肯尼亚咖啡- 卢旺达咖啡- 坦桑尼亚咖啡-亚洲产区
美洲产区
中美洲产区
本站推荐: 卡蒂姆咖啡豆| 季风马拉巴咖啡| 牙买加咖啡| 西达摩花魁| 耶加雪啡咖啡| 埃塞俄比亚咖啡| 耶加雪菲咖啡| 巴西黄波旁咖啡| 巴拿马水洗花蝴蝶| 尼加拉瓜马拉卡杜拉咖啡豆| 罗布斯塔咖啡豆特点| 阿拉比卡咖啡豆的特点| 巴西摩吉安纳咖啡| 巴西咖啡豆风味特点| 乌干达咖啡豆风味| 西达摩咖啡豆特点| 后谷咖啡云南小粒咖啡| 埃塞俄比亚红樱桃咖啡| 哥斯达黎加塔拉珠咖啡| 单品摩卡咖啡豆的特点| 卢旺达单品咖啡| 布隆迪咖啡风味| 哥斯达黎加咖啡黑蜜口感| 巴拿马卡杜拉咖啡| 巴西喜拉多咖啡特点|
专业咖啡知识交流 更多咖啡豆资讯 请关注咖啡工房(微信公众号cafe_styl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