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味是浓厚香醇的——
		
			 
		
			口感是醇薄谦卑的——
		
			 
		
			姿态是淡雅撩人的——
		
			 
		
			这是我想要喝的一杯好的手冲咖啡——
		
			 
		
			一杯好的手冲咖啡。原来不是我想像的那么简单——
		
			 
		
			一杯好的手冲咖啡。远比用机器设定完整的意式咖啡还要难得许多——
		
			 
		
			一杯完美的手工咖啡,需要一个好的手感,才能成就——
		
			 
		
			每杯手冲咖啡。也都有另一种不同的可能——
		
			 
		
			手冲咖啡。甚至还有世界级的比赛——
		
			 
		
			很久以前就开始想要学习手冲咖啡。原因很有趣——
		
			 
		
			因为懒惰——
		
			 
		
			因为不想要为了喝一杯浓缩意式咖啡而花费许多时间清洗意式咖啡机——
		
			 
		
			所以开始摸起了手冲咖啡,自以为只是加个热水冲个咖啡粉洗个杯子那么看似简单——
		
			 
		
			这次上了初级的手冲咖啡班——喝了一整个晚上的咖啡——
		
			 
		
			才发现手冲的内涵比我这愚妇远远想得还要困难许多——
		
			 
		
			先说一说手冲咖啡的历史
		
			 
		
			原本13世纪在阿拉伯世界咖啡大量流行,研磨后的咖啡倒入壶中煮滚后等待沉淀饮用——
		
			 
		
			16世纪,在欧洲宫廷开始了将喝咖啡视为高尚行为的社交,也开始了使用麻布或是金属虑网滤掉咖啡渣的步骤——
		
			 
		
			19世纪,德国妇人Melitta美利塔用作业簿的墨水纸,做出了世界第一张咖啡滤纸
		
			 
		
			至今,仍有Melitta品牌咖啡滤纸 (自1905年起——)
		
			 
		
			再来简单说一下,影响一杯手冲咖啡的因素——
		
			 
		
			研磨粗细 / 适当水温 / 冲煮时间 (当然还有更多其他深奥因素)
		
			 
		
			有关研磨的粗细度,研磨越细,接触水的面积多,萃取浓郁
		
			 
		
			研磨度粗,粉接触水面少,咖啡味道淡——
		
			 
		
			以小飞马磨豆机为例,建议4.5-5号中粗研磨——
		
			 
		
			(下图: 由上而下 细->粗)
		
			 
		
			水温的部分,手冲建议88-92度为主。
		
			 
		
			水温越高,萃取物质多,口味浓郁。
		
			 
		
			温度低,萃取物质少,相对也越非常平淡无味——
		
			 
		
			但若是提前磨好的咖啡豆,可将温度拉高以增加咖啡粉的萃取风味。
		
			 
		
			记得水质的部分也以过滤后的软水为主,未过滤的硬水含有矿物质,因此饱和度高,咖啡物质较无法顺利融入水中——
		
			 
		
			冲煮时间长,萃取咖啡物质多。时间短咖啡萃取物质少——适当时间萃取适当风味——
		
			 
		
			这里的冲煮时间指的是注水时的水流时间——
		
			 
		
			有关咖啡的器具,主要有滤杯,滤纸(配合各款滤杯专用),手冲壶,手冲架,滴漏壶(有刻度为佳),电子秤(耐热),电子温度计,计时器等等——
		
			 
		
			滤杯推荐,手冲入门建议使用锥形的滤杯。大口圆径流速快。结构造型不会有空间阻碍——螺旋形肋骨产生扭挤增加可溶性物质释出量。
		
			 
		
			而梯形滤杯,流速较慢且会有出水孔不均的问题(例如三口只有一口流出则萃取不完整)。
		
			 
		
			金属滤杯会有残留细粉问题。法兰绒使用久后也偶会有布质本身异味出现——*(但仍视个人喜好使用)
		
			 
		
			滤杯材质则以保温性佳为优先。铜制>陶制>玻璃
		
			 
		
			手冲壶选择——
		
			 
		
			在冲煮过程,水温保持稳定便有冲煮的优势,壶嘴与壶身的设计皆与控制热水注入滤杯时的快慢,流速掌控形成不同的变化关系——
		
			 
		
			Kalita的宫廷细嘴壶,也称为手冲界壶王,铜制壶身保温好,新手适合细嘴壶,因为细嘴的水流稳定好掌控——不用担心水柱过大,当然也有其他品牌宽口壶以及鹤嘴壶适合老手——
		
			 
		
			手冲最让我感到深奥也最有趣的地方,就在于其实没有标准SOP,任何变因都有可能会影响咖啡的风味。
		
			 
		
			个人的手冲水流,粉水比例,速度,温度,咖啡粉风味,粗细,滤杯等等——
		
			 
		
			当然,您也可以改变任何一个变因——
		
			 
		
			或是,不同的人来冲泡一样的变因——也依定会有不同风味的喔——以下就介绍最基本的手冲示范步骤——
		
			 
		
			【入门基本热咖啡的不断水手冲方式与配方】
		
			 
		
			我的咖啡馆滤杯 品牌  Chemex
		
			 
		
			我的咖啡馆  手冲壶 Kalita 宫廷细嘴壶
		
			 
		
			*中深烘焙豆 水温88/89度
		
			 
		
			*咖啡粉:水 参考比例 1:11 -1:18 依照个人喜爱调整
		
			 
		
			*例如  粉:水 1:11  即为 30g咖啡粉:330ml水
		
			 
		
			*chemex滤杯 肚脐点约350ml
		
			 
		
			*咖啡匙一平匙约10g
		
			 
		
			*建议咖啡粉与咖啡豆皆存放在不透光的包装或是瓶子中——包装袋上有单向的排气孔切勿挤压——
		
			 
		
			1. 先将滤纸折好后用热水淋湿后,顺便温壶,将水倒掉后备用——
		
			 
		
			2. 将咖啡粉放入,轻摇后使表面均匀——
		
			 
		
			3. 可使用温度计确定热水水温降至需要的温度88-90度。开始冲煮。
		
			 
		
			(因为我还没有购入温度计,先用上课的示意图)
		
			 
		
			(目前在家中先用加热的净水器流出的100度热水稍等待1-2分钟左右让水温降低些)
		
			 
		
			4. 闷蒸30秒。使空气排出——(事先研磨的咖啡粉闷蒸时间会少一些)
		
			 
		
			5. 开始顺时针从中心以不断水稳定水流方式,向内而外画圈注水,再画回中心——
		
			 
		
			6. 观察咖啡流至玻璃下壶的肚脐水位即可,约330-350ml   (不用等滤纸内的水滴完)
		
			 
		
			因为家中没有耐热的电子秤,因此参考Chemex滤杯的肚脐水量约350ml作为滴漏水位——
		
			 
		
			7. 稍微摇晃玻璃壶内咖啡让浓度均匀即完成——
		
			 
		
			此次上的入门课程。与老师同学们一起品尝了各种不同变因完成的手冲咖啡——
		
			 
		
			例如不同的研磨颗粒。不同的水温。不同的滤杯。都会得到不同风味的咖啡口感。甚至入口的味道以及放在口中的风味都会慢慢改变——非常的有趣且深奥——
		
			 
		
			大家在家中也可以玩看看ㄛ——
		
			 
		
			上面介绍的是一般基本的不断水手冲方法,不可以忽大忽小,或是过快,让咖啡浸泡于水中过久,这样会萃取出苦、涩、酸等不好的口感,需要用稳定水流萃取稳定的醇香咖啡风味,看似简单,但是却要多加练习才有办法掌控,一开始上手臂会刻意用力以便提取手冲壶所以还会有点肌肉酸痛呢——可用另一手扶著倒水的前手臂帮助施力——
		
			 
		
			网络上还有许多针对不同滤杯,或是不同门派的手冲法,太广大多元还没有机会消化了解,接著我有机会上进阶课程——会再与大家做更深入分享喔——^^——
		
			 
		
			好喜欢喝咖啡——玩起了手冲觉得更贴近咖啡的物理世界好有趣阿——希望你们喜欢这篇入门的分享文章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