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into Slow Coffee Style的四人份陶瓷滤杯&滤纸也是我于2015年代到美国慢活之旅的行头,之前在台湾主要是使用Hario的 V60陶瓷滤杯2杯份的,V60以开创性的单孔锥状滤杯和其螺旋形杯纹风靡全世界,几乎是所有手冲族们必备的滤杯品项。因此第一次看到这款厚实的Kinto陶瓷滤杯,就很好奇它到底拿什么跟Kalita、Hario等大品牌抢滩咖啡滤杯市场?
KINTO SCS 四人份陶瓷滤杯 & 滤纸 开箱
外型显示很美的日本制造工艺,温厚又光亮的质感,一眼就爱上——
外表还有一个观察重点:杯身的倾斜角角度,会影响咖啡粉中热水的流速。
接下来看关键的内壁设计!也是各家滤杯各显法宝之处!不同的内壁和杯底设计影响到水流速度及水流流法,例如:杯底孔洞大出水速度快,反之则慢;若滤纸过于服贴于杯壁上,水流速度会变慢。基本上流速愈快,萃取时间少,咖啡风味较淡,而流速过慢,则萃取时间长,风味较重,但若手冲技术不好亦可能萃取过度而过苦。
KINTO陶瓷滤杯是圆锥形,底部是大的单孔出水孔,而杯壁有直通到底的16道导水沟槽,上细下粗,加上杯身的倾斜角度,三者搭配共同调节了水流的速度。
相较于Hario V60内壁的螺旋纹是强调让水流由上而下如漩涡般地流浸所有咖啡粉,如Kinto滤杯这种雷射放射状直线设计,则是不同于Hario的“Creating Turbulence”,而是主张“Creating Culumn of Water”让热水从上而下如雷射笔直般地贯穿所有咖啡粉、至锥底流出。
(KINTO陶瓷滤杯的质感实在太美了,这几张杯底的重复照片,说明了我不知道要删哪一张....)
总结KINTO陶瓷滤杯的特点如下:
* 高质感日本产地制造,用肉眼即可证明Kinto陶瓷滤杯的高贵漂亮,的确是高于其他品牌的陶瓷滤杯。
* 厚杯壁,保温(隔热)效果高,故没有手把。
* 内杯壁有16道放射直纹、上细下粗,是KINTO独到的滤杯内壁设计。
开始使用
手冲滴滤咖啡的高手行家技巧重点 (包括美国金品咖啡协会SCAA准则,以及台湾手冲冠军示范,加上本人的懒人法),请参考(点选)这里!
1. 处理滤纸
滤纸缝边先折起
滤纸再对折
滤纸放入滤杯中
先用沸水浇淋全部滤纸,
滤纸与滤杯间仍有空隙,是有利于咖啡受热膨胀,让空气流出、且咖啡粉不至于过份压挤
2. 磨粉入滤杯
是用美国朋友家中的Krups刀片式磨豆机,颗粒粗细会不均匀。只能将就啦——
粉不要磨太粗。中细较佳。因此用Krups磨豆时须磨久一点,才会有较多较细的粉。
咖啡粉倒入滤纸后,用手轻晃滤杯、并轻敲滤杯侧边,使咖啡粉表面平坦。
3. 热水手冲
先以90度左右的热水浸湿咖啡表面,进行热闷15——30秒。
缓慢地、均匀地注水。从中心往外画同心圆,再由外画向中心,以此路径注水。因滤纸及滤杯设计水流速度是较快的,建议新手用较窄壶嘴的水壶或较细水柱注水。
可手握滤杯,陶瓷厚实杯壁优良的隔热性,不用担心烫手。杯底的单孔出水孔径大,可见得咖啡液流速不过快、也不过慢,很均匀。
观察滤纸贴壁的情况,导水沟槽和滤纸间产生空隙,除了有利于咖啡的萃取之外,让此时以皱褶开展的滤纸整体上像朵花般的巧致。
原厂高手成果图如下:
原厂拍摄的图片显示高手可以用KINTO陶瓷滤杯手冲出高耸突起的咖啡泡效果,可见得内杯壁的设计确实让空气轻易跑出、让咖啡粉尽情的膨胀。
选购建议
1. 建议采买四杯份的滤杯,主因是份量弹性大。就算是平常只冲一个人的份量,一次冲每人每天最多摄取20g的粉量,四杯份的滤杯空间足够进行一次性不断水的注水练习。若一次冲两人份40g时,二杯份可容纳热水的空间就会显得不足。
2. 建议可同时选购四杯份和二杯份的滤纸,手冲时再根据实际杯数来决定用哪个份量的滤纸,可避免浪费。
3. KINTO SCS 陶瓷滤杯可搭配KINTO不锈钢滤网,同样建议选购四杯份的不锈钢滤网,实际使用时有较大弹性,就算是搭配二杯份的陶瓷滤杯,四杯份的滤网也是不会外漏的——
4. 陶瓷滤杯可直接架在马克杯上滴滤。若想要观察咖啡滴滤的颜色以判断萃取状况,或是要分享滴滤成果给其他咖啡友,可选购KINTO的玻璃下壶,有300ml (二杯份) 及600ml (四杯份) 两种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