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一词,最早出现在民国初年的《中华大字典》,成为一统江湖的官方名称,总算是终结了“考非”、“嗑肥”之类千奇百怪的混乱译名。中国是文字国,必也正名乎。“咖啡”一词的确认,代表了民间社会对这一舶来物的最终接纳。但其实咖啡登陆中国远早于此,在明代末年就已随西方商人和传教士东来,据说荷兰人还一度尝试在台湾种植咖啡树,可惜不太成功。
在普罗大众眼里,咖啡到底是洋人爱喝的滑稽玩意儿。广州开埠最早,领风气之先,大约1836年,就在今天广州十三行服装批发市场附近,丹麦人开了一家咖啡馆,那是中国第一家咖啡馆。但华人并不进去喝咖啡,觉得那杯黑乎乎的苦水形迹可疑,称之为“黑酒”。嘉庆年间的《广东通志》就说:“外洋有葡萄酒……又有黑酒,番鬼饭后饮之,云此酒可消食也。”
宫里是何时开始喝咖啡的,我们不得而知,倒是有一套18世纪英国人向大清皇室进献的咖啡具,共9件,其中包括白瓷壶、罐各1件,白瓷杯、碟各2件,银质勺2个,银夹子1个。白瓷上饰以花纹,口沿处描金、描蓝,足部包以银质花枝,底部书英文Royal Worcester England,正是大名鼎鼎的皇家伍斯特。
这套咖啡具鲜少使用,一直到了末代皇帝溥仪那儿,才成为了他的专用咖啡具。虽然喝的是咖啡这样的西洋玩意儿,但整个器具呈现出浓浓的东方元素。溥仪还很爱一套银质咖啡具:咖啡壶嘴和把手设计成竹节的样子,壶身上有菊花纹饰,而糖罐上则刻著二人在树下对弈的场景。
因受教于英国人庄士敦,溥仪深谙喝咖啡的门道,“如果喝咖啡像灌开水,拿点心当饭吃,或者叉子勺儿叮叮当当地响。那就坏了。在英国,吃点心、喝咖啡是Refreshment(恢复精神),不是吃饭。”老佛爷也喜欢赶时髦,曾找驻法公使裕庚的夫人要过咖啡,想尝尝洋人饭后喝的“苦水”。光绪皇帝爱喝咖啡则是公开的秘密,《前清宫词》写到他颇嗜咖啡,诗云:“才罢经筵纾宿食,机炉小火煮咖啡。”
1908年,光绪驾崩,宫中秘不发丧之时,《纽约时报》率先报道了这个消息,并引用了一位外交官的话,他描述不久前面圣时所见:
大清国皇帝陛下的容貌看上去要比他的实际年龄更显衰老。他额部凹陷,脸色发黄。看到我们这群外交官时,他的精神羞怯,那呆滞的眼神此时此刻可能是由于鸦片或咖啡的作用而有了光泽。他的嘴角流露出的是悲伤、疲惫和有些孩子气的笑容。
光绪皇帝肯定想不到,若干年以后,央视某著名主持人公开抨击北京故宫,扣帽子扣到宫里的星巴克是对中国文化的糟蹋。老佛爷若听见,必然翻一万个白眼:这点儿见识,可远不如抱残守旧的大清国呢。
※ 本文摘自《皇上吃什么》。更多内容请参本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