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未知 来源:手冲咖啡: 精品咖啡豆 > 铁皮卡 > 2025-08-14 02:20:00
更多精品咖啡知识,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前街咖啡
阿拉比卡可以说是咖啡界的高级名媛了,不仅自身的风味口感上乘,而且衍生品种同样继承了它的优良基因,在咖啡界中叱咤风云,为咖啡迷所膜拜,这两个衍生品种就是铁皮卡和波旁。这是现如今咖啡界中的最具古老血统的两个品种,是精品咖啡中最具商业价值的品种。今天,前街就来带大伙儿走入这个优秀的咖啡品种,看看究竟它究竟为何物。
前街了解到,阿拉比卡种是最早被发现的品种,阿拉比卡被认为是咖啡品种中最好的一种,也是目前世界上最主要的品种,中南美洲各国、巴西、哥伦比亚、非洲的埃塞俄比亚、坦桑尼亚、也门、印尼等都有生产阿拉比卡种,阿拉比卡种通常生长在2.5到4.5米之间,耐受低温但不能结霜,干旱能力不强,颗粒较大,品质优良味道香醇,有一点酸度和轻微的苦味,占世界产量约75%。小粒种阿拉比卡咖啡源自于埃塞俄比亚高原,由于风味品质优异,目前被广泛种植,并且衍生了很多品种。铁皮卡、波旁、瑰夏等等都属于阿拉比卡咖啡种。都是阿拉比卡最古老的品种,主要栽种于巴西、哥伦比亚等中南美洲;中美洲提科、西达摩;印尼苏门答腊铁皮卡和牙买加蓝山等。
阿拉比卡种对生长环境的要求非常敏感,因此适合阿拉比卡咖啡树生长的地区,多位于南北回归线间高山地形的咖啡带。阿拉比卡对于生长海拔高度要求在800-2000米,海拔越高,咖啡的品质会越好。阿拉比卡咖啡目前是遍布最广的咖啡品种,亚洲、中南美洲、非洲都有种植阿拉比卡咖啡。像埃塞俄比亚、肯尼亚、巴拿马、哥伦比亚、巴西等国家都是著名的阿拉比卡咖啡产国。
在风味上,阿拉比卡咖啡豆是被认为风味最好的咖啡豆,在精品咖啡概念出现后一直用于精品咖啡消费市场。像阿拉比卡咖啡的子属种铁皮卡咖啡拥有优质的酸质,杯测的分数很高,作为最古老的咖啡品种拥有非常优异的基因。
从外形上来看,阿拉比卡豆体较长而扁,中央线呈S曲线,罗布斯塔豆体质强壮,形状也较浑圆,中央线较接近直线。虽是同一种阿拉比卡咖啡树,但种在不同地方,因天候、土壤等影响,便会产生完全不同风味。就如:瑰夏种在埃塞俄比亚和种在巴拿马就是完全不一样的口味。
波旁和铁皮卡构成了世界上最具文化和基因重要性的C. arabica咖啡组。历史记录表明,咖啡种子是从埃塞俄比亚西南部的咖啡林带到也门,在那里作为作物种植的。最近的基因测试证实,波旁和铁皮卡是从埃塞俄比亚运往也门的主要种子。波旁和铁皮卡的后代从也门传到世界各地,形成了现代阿拉比卡咖啡种植的基础。
阿拉比卡是最早发现的咖啡品种,被认为是所有品种里最好的,整体风味也比较好,是精品咖啡的主要来源,但抗病力较弱,只能在高海拔地区种植。人类种植阿拉比卡咖啡树的历史已经有700多年了,并发展出很多品种,目前阿拉比亚咖啡豆常见的咖啡豆种类包括铁皮卡、波旁、卡杜拉、帕卡斯、薇拉莎奇、马拉戈亚皮、帕卡玛拉、新世界、卡杜艾、瑰夏、蒂姆、卡蒂姆等。而阿拉比卡多以精品咖啡出现。
铁皮卡(Typica):
埃塞俄比亚最古老的原生品种,所有阿拉比卡皆衍生自铁皮卡。铁皮卡顶叶为古铜色,豆体呈椭圆形或瘦尖形;风味优雅,但体质较弱,抗病力差,产果量少。牙买加蓝山、苏门答腊曼特宁、夏威夷可娜等优秀的庄园豆都属于铁皮卡。
铁皮卡有明显的特征,可能是最容易识别的品种。植株整体呈圆锥形,主干垂直,最高可达5米。这一高度意味着,与其他品种相比,同一枝上所分布的分枝更稀疏。树干和树枝都不是很厚。叶子、樱桃樱桃和生豆通常是细长的,成长期的叶子顶端是青铜色的。叶子的表面比其他阿拉比卡品种光滑,边缘的波浪不明显,成熟咖啡樱桃的颜色为鲜红色。
阿拉比卡豆咖啡因含量约为1.2%,罗布斯塔豆咖啡因含量更高约在2.8%(风味不佳常用来做速溶咖啡),尖身波旁仅有0.6%,不仅咖啡因含量低,丰富的水果风味与他的香醇丝毫不不减。
波旁(Bourbon):
早期(咖啡史前)铁皮卡移植到也门后的变种,豆形从瘦尖变成圆身。1715年,法国移植也门摩卡的圆身豆到非洲东岸的波旁岛(法国大革命后改称留尼旺岛Reunion)后才起名波旁。波旁圆身豆1727年辗转传到巴西和中南美洲、1732年英国移植也门摩卡到圣海伦娜岛(后来囚禁拿破仑的地方)也是波旁圆身豆。波旁是美洲精品咖啡杯测的常胜军。
波旁与铁皮卡有着同样的高个子和圆锥形,但是波旁有更多的二级分支,显得更加浓密。主树干和树枝都更粗壮,因而比铁皮卡更加结实,柔韧性相对更差。枝杈更为密集,这种密度的增加意味着波旁能够比铁皮卡多生产大约30%的咖啡樱桃。
波旁的叶子比铁皮卡宽,质地粗糙,叶子边缘呈波浪状。嫩叶通常是绿色的,但有时会有青铜色的顶端。咖啡樱桃是圆的,成熟后会变成多种颜色,如红色、橙色或黄色(但同一株上的颜色是一致的)。
卡杜拉(Caturra):
是阿拉比卡品种波旁(bourbon)的一个自然变种,于1937年在巴西被人们发现,它的树体没有波本高大,更加矮小。由于继承了波本的血统,所以抗比力比较弱,但是产量却高于波本。虽然发现与巴西,但是卡杜拉却不适合在巴西生长,所以在巴西并没有大规模栽种,而是在中南美地区广为盛行,例如哥伦比亚、哥斯达黎加、尼加拉瓜都大面积的栽种卡杜拉。
卡杜艾:
卡杜艾是卡杜拉和新世界的人工培育杂交品种。新世界是由波旁与苏门答腊铁皮卡自然杂交的结果。所以卡杜艾是拥有铁皮卡的基因也自然表现在体征上。
卡杜艾咖啡豆体型椭圆扁平,豆身尾端部分则比较细长。在中南美洲,很多产区会把卡杜拉与卡杜艾混在一起种植,所以我们能在中南美洲的豆子中找到一些个头较小偏圆的卡杜拉与个头较大偏长的卡杜艾。
帕卡斯(Pacas):
帕卡斯(Pacas):在萨尔瓦多发现的波本变种。一九三五年,萨尔瓦多咖啡农帕卡斯筛选高产能的圣雷蒙波本(San Ramon bourbon)品种移入农庄栽植。一九五六年,友人发现他农庄里的波本结果量高于同种咖啡树,于是请佛罗里达大学教授前来鉴定,确定波本发生基因突变,便以农庄评价之名“帕卡斯”为新品种命名。帕卡斯由于产量高、品质佳,在中美洲颇流行,也扮演改良品种的“种马”的角色。萨尔瓦多目前有68%属波本品种,29%为帕卡斯,另外3%刚为卡杜艾、卡杜拉和高贵的帕卡玛拉。
肯尼亚“SL28”和“SL34:
肯尼亚精品咖啡以水洗处理,因此风味乾净明亮,酸味表现更为突出。许多小农依然坚持高品质控管,精品迭出。充满磷酸的肯尼亚土壤,似乎SL-28与SL-34这两种波旁变种都已经适应了,正是特有乌梅酸香的贡献者。独特的乌梅酸香,柑橘香,如葡萄酒般的美好滋味,混合着甘蔗清甜,香气浓烈却不失优雅,层次清晰鲜明,味道复杂有深度,充满个性的酸香,表现出肯尼亚精品咖啡的不同凡响。
瑰夏
瑰夏咖啡相信这是大家最熟悉的品种了,但有不少朋友只闻其名未见其貌,所以前街就来说说它的特点,先以巴拿马的瑰夏为例,因为它的辨识度是最高的,巴拿马瑰夏咖啡豆的体型细长,豆身两头尖,中间肥硕饱满,熟豆有点像肠仔包。
很容易通过顶部枝条的角度和植株的形状来识别这个极受欢迎的咖啡品种,瑰夏种的顶部枝条以45-50度伸向天空。瑰夏植株身材高大,枝和枝之间的距离很长,树干和树枝都很细,有点像铁皮卡。
叶子光滑而细长,咖啡樱桃也像铁皮卡一样细长。瑰夏与铁皮卡之间最明显的区别是,瑰夏呈伞状或平顶,而铁皮卡是圆锥形。成熟瑰夏樱桃的味道与其他品种完全不同,它们有柑橘的风味和甜感,以及茉莉花般的香气。
比如在花蝴蝶的豆子中,包含了瑰夏、卡杜拉与卡杜艾,我们首先会很很清晰地从中分出体型大的,长条形,两头尖的豆子,这就是瑰夏咖啡豆的典型特征。当然,体型小一些的瑰夏咖啡豆辨识度就稍微低一些,不过认真观察一下,也是满足两头尖细,中间饱满的特征的。
而这个特征在埃塞的瑰夏则不适用,因为埃塞的瑰夏咖啡豆是在巴拿马瑰夏出名后,追根溯源找到当年在埃塞取样的森林,再从森林中寻找出他们认为风味与巴拿马瑰夏差不多的品种。
比如瑰夏村庄园的瑰夏咖啡品种称为戈里瑰夏与瑰夏1931,是庄园主根据史料溯源找到一个叫戈里瑰夏森林的地方,认为当年英国人就是从这里采样带走瑰夏种的,于是他们也在这里进行采样,最后选出了瑰夏1931,选出它来并不是进行基因鉴定,而是观察植物形态、豆的形状、以及杯测风味来定的。他们从样本中认为这个咖啡品种与巴拿马的瑰夏相似。
至于戈里瑰夏是庄主在2011年再次进入戈里森林找回来的。就算他们找对了地方,瑰夏森林中成千上万个品种,也不能担保他们所找的这些品种正是当年的瑰夏(T2722)。所以豆型特征不一样也是正常的,毕竟都不是同一个品种。
瑰夏村的瑰夏从体型上来看都偏小,瑰夏1931两头有微微凸尖,中间肥硕。戈里瑰夏则呈现椭圆状,个头偏小。
薇拉莎奇(Villa Sarchi):60年代最先在哥斯达黎加发现的波旁变种。
象豆(Maragogype):豆形比阿拉比卡大三倍,是世界之最,因而得名。是铁皮卡最知名的变种豆,最先在1870年巴西东北部帕西亚洲的玛拉哥吉培产豆区发现。
2025-08-11 12:38:43 责任编辑:未知
常见的咖啡产区
非洲产区
埃塞俄比亚咖啡- 耶加雪菲咖啡- 西达摩咖啡- (耶加雪菲水洗和日晒)-
肯尼亚咖啡- 卢旺达咖啡- 坦桑尼亚咖啡-亚洲产区
美洲产区
中美洲产区
本站推荐: 卡蒂姆咖啡豆| 季风马拉巴咖啡| 牙买加咖啡| 西达摩花魁| 耶加雪啡咖啡| 埃塞俄比亚咖啡| 耶加雪菲咖啡| 巴西黄波旁咖啡| 巴拿马水洗花蝴蝶| 尼加拉瓜马拉卡杜拉咖啡豆| 罗布斯塔咖啡豆特点| 阿拉比卡咖啡豆的特点| 巴西摩吉安纳咖啡| 巴西咖啡豆风味特点| 乌干达咖啡豆风味| 西达摩咖啡豆特点| 后谷咖啡云南小粒咖啡| 埃塞俄比亚红樱桃咖啡| 哥斯达黎加塔拉珠咖啡| 单品摩卡咖啡豆的特点| 卢旺达单品咖啡| 布隆迪咖啡风味| 哥斯达黎加咖啡黑蜜口感| 巴拿马卡杜拉咖啡| 巴西喜拉多咖啡特点|
专业咖啡知识交流 更多咖啡豆资讯 请关注咖啡工房(微信公众号cafe_sty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