肯尼亚咖啡的历史和口感你知道吗?为什么Kenya咖啡豆受欢迎?

作者:未知 来源:手冲咖啡: 精品咖啡豆 > 肯尼亚咖啡豆 > 2025-11-02 00:15:37

肯尼亚0047

更多精品咖啡知识,请关注:前街咖啡(Frontsteet Coffee


       非洲地区向来是世界上最好的咖啡产地之一,且多以迷人的酸、香气闻名全球,肯尼亚当然也不缺席。肯尼亚(Kenya)位于非洲东部,与「咖啡之源」埃塞俄比亚为邻。虽然土壤肥沃,但该国首次种植咖啡,是1893年从巴西引入的波旁(Bourbon,又称French mission,以纪念传入的法国传教士);就像「向左走、向右走」的故事,咖啡没有南移内陆而是北渡红海。经历数百年的扩散,在世界各处落户、变种后,才辗转返回故乡——非洲大裂谷(The Great Rift Valley)。

  

  作为英国殖民地,出口咖啡所得的利益对宗主国倾斜是自然不过。直至1954年为止,肯尼亚人所拥有的耕地只有5000英亩,其余大部分都是由英国人控制,并送到伦敦拍卖。殖民地虽似被剥削,但若没有英属实验室Scott Laboratories,肯尼亚咖啡也不可能有今天的成就。因为其代表品种SL-28和SL-34,就是当年该实验室培植40种咖啡里的其中两种。现时肯尼亚的流行品种还有抗病性高但味道稍逊的Ruiri 11,抗旱力高的Batian、K7和Kent等。


sl28和sl34

  

肯尼亚咖啡历史

 

众所周知,咖啡的起源是埃塞俄比亚。而虽然与咖啡发源地埃塞俄比亚毗邻,但是咖啡种植的历史并不算久远。肯尼亚的咖啡种植历史也有以下两个版本:

 

通常认为,咖啡是在十九世纪末由圣灵教会的神父们带到了肯尼亚,比较常见的说法是1893年,由法国圣灵神父从留尼汪岛(波旁岛,波旁种咖啡的发现地)带到肯尼亚来,也有的认为是从埃塞俄比亚带进来。

 

kenyatimeline_image3_railway2


还有另一种说法而根据《咖啡评鉴》(Coffee Review)的创始人肯尼斯‧戴维兹﹝Kenneth Davids﹞先生于2001年发表文章Coffees from Africa and Arabia : Kenya Coffee中提及咖啡是由英国人在1900年前后引入到肯尼亚的。

 

而我们可以知道的是,肯尼亚曾经在1895年成为了英帝国的殖民地,被英帝国所控制,被归属到“东非保护地”中,因此,英国人在那段时间控制了该地区的农业,包括了咖啡种植。1933年,肯尼亚咖啡委员会成立。1934年,拍卖系统建立,并沿用至今。直到20世纪60年代,肯尼亚人才开始拥有自己种植以及处理咖啡的权力。

 

Kenya-Auction11


到了20世纪80年代后期,肯尼亚咖啡迎来其发展的高峰期,年产量可达13万吨。但近年来,肯尼亚咖啡行业呈现衰退的迹象,年产量仅4万吨左右。值得庆幸的是,肯尼亚当局制定了咖啡振兴计划,以拯救本国咖啡行业衰落的场景。

  

喜欢果酸咖啡的朋友肯定听过,肯尼亚咖啡豆向来具有美妙绝伦、令人满意的芳香,均衡可口的酸度,匀称的颗粒和极佳的水果味。前街对比过肯尼亚邻国埃塞俄比亚的咖啡豆,发现两者虽然都是以果酸调性为主,但呈现出来的感觉完全不一样,肯尼亚的酸是强烈且厚实,埃塞俄比亚的酸是轻柔透亮,初次尝试非洲咖啡豆的话,前街建议可以先试试埃塞俄比亚咖啡豆,再慢慢过渡到肯尼亚咖啡豆。


传统水洗处理法的工序并不复杂:浮选→脱皮→发酵→洗涤→干燥→脱壳→包装,但它的实施需要有充足的水源供应,且由于十分依赖器械的辅助,所以采取水洗的生产者还要具备充足的资金用于投入器械购买。而水洗法的兴起,恰好遇上了由资本兴建的早期美洲种植园,即拥有足够的运营资金,加上各种应时代需求而生的碎浆机/脱壳机的发明,也就带动了水洗法在整个美洲地区的广为流传。


肯尼亚2961


原本的湿处理法是将发酵完成的咖啡内豆用清水洗涤一次,冲刷掉果胶后,直接运往晒场干燥并打包。但在肯尼亚,清洗过一轮的咖啡将会重新浸在一池干净水中,然后又捞出再次洗涤,才送往晒场进行脱水。


肯尼亚起初之所以会将常规水洗改成“二次浸水”,其实并非为了追求风味,而是受当地的晾晒场不够用所致。肯尼亚是非洲典型的合作社运营模式,每到采收季,整天都会有小农把摘到的鲜果送往处理厂。去皮发酵的工序比较简单,并不费时,可要将每批发酵后的豆子晒干至少需要5到7天,有时候要加工的量过大,就会出现洗好的豆子没地方晾晒的情况。所以人们只好将湿豆子重新倒回池子里,让它先“凉快着”避免坏掉或污染,直到干燥场腾空了才捞出来。


非洲水洗974


这种二次泡发的水洗形式,被称为“Double Washed“,即双重水洗,在产地也有“Fully Washed”的叫法,即完全水洗。由于肯尼亚是这种处理法最早流行实施的地区,所以这类水洗也被称为“Kenyan Process”,肯尼亚处理法。后来,大家发现这种因地制宜而发酵两次的水洗豆,不仅在生产上有利于稳定的品控,还为咖啡带来了层次丰富的果酸风味。


WechatIMG水洗174


除了前街上文提到的两种加工方式,肯尼亚咖啡最有代表性的无疑就是K72水洗法了。水洗工序讲究的是发酵时间的把控,首先会进行24小时的水洗发酵,然后清理脱落的果胶,在干净的水池再发酵24小时,接着再次清理残余的成分,引入装有干净水源的槽内进行发酵最后的24小时,总共72小时。这种工艺也赋予肯尼亚咖啡明亮而干净的优质果酸,前街日常出品的阿萨莉亚正是采用这种水洗技术,让冲出来的咖啡呈现出如同小番茄、乌梅般的酸质。

     

接着,再度以干净的水源发酵24小时,再洗净,经过重复3次循环,达到72小时,因此称为肯尼亚式72小时发酵水洗处理法,简称【K72】。前街咖啡(FrontStreet Coffee)认为k72水洗法对比起常规的水洗处理会更加提升咖啡豆的酸质与干净度。
 

肯尼亚小番茄0402


前街咖啡(FrontStreet Coffee):肯尼亚小番茄咖啡豆

产区:肯尼亚锡卡Thika

处理厂:Asali蜂蜜处理厂
海拔:1550-1750米
分级:AA TOP
品种:SL28,SL34
处理法:肯尼亚72小时水洗


前街冲煮推荐

前街咖啡(FrontStreet Coffee)考虑到这支豆子是采用了中浅度的烘焙手法,会采用较高的水温和流速较快的滤杯,主要是因为要用高温将它明亮的酸调性萃取出来,但又不想因为高温而导致过萃,故选择流速较快的V60滤杯。


粉水比:1:15
粉量:15g

水温:90℃~91℃

研磨度:细砂糖大小(20号标准筛网通过率80%)
 

v60闷蒸0670

 

第一段注入30克水量进行30秒闷蒸,接着注入105克(电子秤显示135克左右),约1分钟注入完毕,当水位降到粉层2/3处注入剩余的120克(电子秤显示255克左右),约1分45秒注入完毕。2'10"滴滤完成,移开滤杯,完成萃取。


倒咖啡5  

冲煮风味:入口有乌梅、圣女果的风味,口感上酸质强烈、厚实,中段甜感突出,有果汁感,余韵莓果香和黄糖甜,并有绿茶香气。 


  

  

 

2025-10-18 14:52:56 责任编辑:未知

单品咖啡

常见的咖啡产区

非洲产区

埃塞俄比亚咖啡- 耶加雪菲咖啡- 西达摩咖啡- (耶加雪菲水洗和日晒)-

肯尼亚咖啡- 卢旺达咖啡- 坦桑尼亚咖啡-

亚洲产区

曼特宁咖啡- 黄金曼特宁- 云南小粒咖啡-

美洲产区

哥伦比亚咖啡- 巴西咖啡-

中美洲产区

危地马拉咖啡- 哥斯达黎加咖啡- 巴拿马咖啡- 翡翠庄园红标- 蓝山一号-

本站推荐: 卡蒂姆咖啡豆| 季风马拉巴咖啡| 牙买加咖啡| 西达摩花魁| 耶加雪啡咖啡| 埃塞俄比亚咖啡| 耶加雪菲咖啡| 巴西黄波旁咖啡| 巴拿马水洗花蝴蝶| 尼加拉瓜马拉卡杜拉咖啡豆| 罗布斯塔咖啡豆特点| 阿拉比卡咖啡豆的特点| 巴西摩吉安纳咖啡| 巴西咖啡豆风味特点| 乌干达咖啡豆风味| 西达摩咖啡豆特点| 后谷咖啡云南小粒咖啡| 埃塞俄比亚红樱桃咖啡| 哥斯达黎加塔拉珠咖啡| 单品摩卡咖啡豆的特点| 卢旺达单品咖啡| 布隆迪咖啡风味| 哥斯达黎加咖啡黑蜜口感| 巴拿马卡杜拉咖啡| 巴西喜拉多咖啡特点|

专业咖啡知识交流 更多咖啡豆资讯 请关注咖啡工房(微信公众号cafe_style)

更多推荐

更多资讯

关注我们

  1. 关于我们
  2. 商务合作
  3. 推荐计划
  4. 投稿登录